假设你合法地赚到了一个亿,大概率会把钱存到银行。银行会把你的钱借给其他有需要的人、企业或产业,收取贷款利息,一部分用来给你支付存款利息,另一部分则是银行自己的盈利。
但银行不能把所有钱都借出去,因为你可能突然需要用钱,比如买潘多拉的玉石,或者趁着降价买些黄金,所以银行要确保你随时能取到钱,这部分不能借出去的钱就是银行的准备金,准备金占总存款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。
如今,中国所有银行的存款总额可能接近300万亿人民币,不过其中有些存款并非老百姓或企业的,像国家财政的存款、境外银行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存款等。
剔除这些后,央行规定把200万亿定为可用于流动性的存款基数,不能动的准备金就从这200万亿里划定。按照央行要求,原本准备金率是6.6%,200万亿的6.6%就是13.2万亿。
但在5月7号,央行突然宣布将准备金率下调0.5%,即从平均的6.6%下调至平均的6.1%。
如此一来,只需预留12.2万亿在银行,余下来的1万亿就可投放到市场中,刺激经济发展优势产业,这就是新闻所说的“预计释放接近1万亿元的现金,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”,而这1万亿现金将在未来不知不觉中影响你我的生活。
对咱们普通人最重要的资产——房产而言,此次降准是一大利好。房贷压力将会促进减轻,购房需求也会受到进一步刺激。首套房以及5年期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从2.85%降至2.6%。
以100万元、30年等额本息的贷款为例,月供将会减少133元,总利息将会节省4.76万元。当然,商业贷款也会同步下调,新发放的房贷利率将会促进降低,有刚需和改善房需求的人能再减少一些还贷压力。
降准对消费的推动。央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性消费与养老款项,针对旅游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。可能会继续推进消费补贴以及以旧换新的政策。
银行流动性增加后,一些贷款,比如车贷的审批可能会更加宽松,利率有可能下调,汽车金融公司的准备金率将从5%下调至0%,将直接支持汽车消费。
降准对就业的积极影响。重点来说,降准之后释放的资金,叠加上众多分支银行原本就自有的贷款额度,将会缓解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。
资金有了,企业自然会扩张发展,从而带动企业的招聘。尤其是针对科技型创新企业,再贷款额度将会增加至8000亿元。
国家的产业升级持续进行,且在众多产业中已初见成效,芯片、电子、汽车储能、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将加快设备更新速度,相关岗位也会持续增长。
这几年,身边不少人遭遇失业或就业危机。整体看来,情况可分为两大类:求稳派和求变派。
求稳派虽压力变大,但整体家庭收入稳中有升。他们一边尽量稳住现有工作,一边减少不必要开支,对已有存款或资产进行更精细化理财或管理。而求变派则更为容易陷入越变越废的循环,尤其在当下全球大环境纷争不断、内卷加剧的情况下。
在2019年之前,经济发展快速稳健,很多人容易把大环境平台的整体经济上行归结为自身能力的体现。但当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,国家经历产业转型阵痛,蛋糕不再持续变大时,大家开始向内求,在意谁在真正贡献价值。
对于很多35-40岁的中青年来说,被降薪、被优化,此时不应再沉浸于过去的辉煌,而应着眼当下,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鼓励、经济补贴下,尽量贴近相关行业或服务业,哪怕重新学习,以学徒心态进入下一轮经济稳步的增长大周期。
总结来说,没有失业的人,稳住当前工作,减少生活不必要开支,适当地增加稳健型理财或投资,就已经跑赢了当下很多人。
已经失业或者即将失业的人,短期来看,关注消费服务、灵活就业等岗位,缓解当下经济压力;中期来看,参与政策扶持行业的相关培训,比如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培训,提升产业适配性技能。
长期来看,在转型过程中,寻找轻创业机会,或者向高增长型行业转型,比如科技类、绿色经济类、养老产业类。
其实在2019年之后,国家多次利用降准这个政策工具来稳定市场经济、刺激消费、推动产业改革等。
2019年1月,央行两次降准一个百分点,每次0.5个百分点,累计释放资金1.5万亿元,大多数都用在对冲经济下滑压力,2019年一季度,GDP增速稳定在了6.4%,制造业重回增长。
2020年初,中国经济面临疫情影响、春节前流动性紧张以及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,央行于1月6日全面降准0.5个百分点,释放长期资金大约8000亿元,对冲了疫情影响、春节现金需求,支持了实体经济成长。
2024年经济面临内需不足、房地产市场低迷等挑战,央行于2月5日再次降准0.5个百分点,释放大约1万亿元长期资金。
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,降准0.5个百分点,释放流动性,降低融资成本,在稳地产、稳就业,推动消费及产业改革方面,效果影响都非常显著。
在上个月,也就是4月25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,把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。
在国际形势被霸权主义搅得天翻地覆的今天,我国稳坐钓鱼台,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,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。
央行此次放水1万亿,涉及降息、降准、降公积金的举措,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,可以让我们持续关注。